打击养老诈骗 这些诈骗“套路”值得老年朋友们提高警惕
打击养老诈骗 这些诈骗“套路”值得老年朋友们提高警惕
编辑:汤晓雪 来源:央视新闻客户端 浏览次数: 次 发布时间:2022-08-25 17:13:14 【字体:小 大】记者24日从最高法获悉,套路自今年4月开展全国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以来,打击截至7月底,养老全国法院受理养老诈骗刑事案件共1394件,诈骗诈骗值执行养老诈骗案件财产20亿余元,老年最大程度挽回了受害群众的朋友经济损失。此外,套路最高法24日还发布了六类养老诈骗犯罪典型案例,打击揭露养老诈骗“套路”。养老
近期,诈骗诈骗值北京、老年上海等地破获了多起针对老年人的朋友诈骗案件。这些诈骗“套路”,套路值得老年朋友们提高警惕。打击
廉价食品冒充“紧俏药” 骗取老人上万元
家住石景山的养老李大爷在今年3月份,接到了一个自称是居委会工作人员郭某的电话,说是社区活动发福利,可以免费领取蔬菜。到了那里,所谓的药托告诉大爷,有一款神药,能治疗李大爷的疾病。
北京市公安局石景山分局 民警:说这个药国内是没有的,一般的老百姓买也买不着,吃也吃不着。

北京市公安局石景山分局 民警:这就是所起获的药品。经过相关部门鉴定,它就是一个食品,价值也就几十块钱的价值。
今年7月,石景山警方展开收网行动,抓获了4名犯罪嫌疑人。目前,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中。
免费泡脚包治百病?“沐足机”诈骗上万元
在上海,警方日前侦破一起针对中老年人的“沐足机”骗局。这起案件,还要从上海的龚先生发现自己母亲每月固定去泡脚说起。这个泡脚的地方,离龚先生的家足有20多公里。龚先生的母亲如此执着,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因为:免费。此外还有第二个原因起到了催化剂作用,那就是:“熟人”。
更令龚先生难以承受的是,这个号称通过泡脚排毒治百病的“氢分子沐足机”,售价高达上万元。

龚先生:用一个脸盆把仪器放进去,然后里面的水会变成浑浊。
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副教授陈立松和他的团队,通过测量和分析发现,所谓的氢分子沐足机实际上就是一个电解仪,跟所谓“排毒”毫无关系。

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副教授 陈立松:它就是一个铁的氧化变成铁离子,然后同时产生氢气的这样一台机器。
所谓的“熟人”在老人消费后,还可以获得“提成”。
犯罪嫌疑人 张某胜:别人觉得这东西好,买了的话,就是10%。

相关部门提示,广大老年群体选择“养老服务”时,要选择具有正规资质的养老企业、养老机构,多与子女商量,不要轻信所谓“高额返利”“高价回购”等宣传,不要轻信所谓“有关系”“找后门”可以低价办理等,不要被所谓免费讲座、免费诊疗等蒙蔽,更不要听信“神医”“神药”“包治百病”等。
(责任编辑:百科)
-
记者从市财政局了解到,今年以来,泉州共计发放价格补贴财政补助资金6540.05万元,其中,价格临时补贴4135.3万元,节日价格补贴2404.75万元,惠及68.93万人次。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 ...[详细]
-
中国消费者报北京讯记者王小月)国家邮政局监测数据显示,截至7月9日,今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已突破1000亿件,比2024年达到千亿件提前了35天。这一数据不仅展现了邮政快递业对促进消费升级和实体经济增长的 ...[详细]
-
清晨6点多,重庆轨道交通4号线石船站的站门刚打开,菜农们就背着装满蔬菜瓜果的背篓进站视觉中国/图)地铁的车厢里有好多菜5月末的初夏,对重庆郊区的菜农来说,是卖菜的好日子。天蒙蒙亮,重庆渝北城郊的太洪村 ...[详细]
-
中国消费者报北京讯记者聂国春)为更好满足消费领域金融服务需求,助力释放消费增长潜能,中国人民银行、金融监管总局等6部门近日联合对外发布《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》以下简称《意见》)。《意见 ...[详细]
-
玻璃有多种类型,在各个行业都发挥出了举足轻重的作用。我们日常接触的除了用来制作门窗的中空玻璃、夹层玻璃以外,还有许多用于制作艺术装饰品的种类,例如热熔玻璃、压花玻璃等。这些玻璃制品各具特色,能够用于各 ...[详细]
-
2025年6月3日,北京市门头沟区,在永定镇大党委综合体内,涉及民生的大事小情都能解决,市民既可以在此找到相关负责人解决民生诉求,也能参与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。据门头沟区介绍,惠康、惠润大党委成立以来, ...[详细]
-
【建材网】10月18日上午,第41届中国佛山)国际陶瓷及卫浴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“第41届佛山陶博会”)在佛山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展馆盛大开幕!来自柬埔寨、西班牙、菲律宾、俄罗斯、新 ...[详细]
-
2025年4月16日,乌克兰部队的操作员进行地面作战机器人系统培训乌克兰信息社/图)据央视新闻报道,乌克兰第3独立突击旅近日通过“电报”软件发布消息称,在哈尔科夫地区,他们首次成功地仅凭无人机和自杀式 ...[详细]
-
美國公債殖利率時不時出來亂股市,投資人做好準備了嗎?您的閱讀篇數已達上限立刻訂閱全閱讀,即可享全站不限篇數閱讀 ...[详细]
-
中国消费者报北京讯记者聂国春)金融监管总局7月10日发布风险提示称,近期一些不法机构或平台通过混淆概念、不实承诺、隐瞒风险等虚假宣传手段,诱导消费者办理网络贷款。虚假宣传诱导网络贷款主要有三大套路,消 ...[详细]